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典型案例

 

整合·重构·升华:《应用写作与口才训练》教改实践

 

摘要: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,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水区。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,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,积极推进“课堂革命”。在《应用文写作》《应用数学》《计算机基础》《职业英语》及思政课程等公共基础课程中,开展“双创教育理念全融入”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,有效促进了课程教学从“教师、教材、课堂”为中心向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转变,在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有效性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等方面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

《应用写作与口才训练》是我校通过课程整合,设置在通识课程“沟通与表达”模块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,以培养学生“学会学习、实践创新、学会合作”等核心素养,以及“应用文写作能力、口才表达能力、沟通协作能力”等职业通用能力为目标。该课程以“创办一家企业(创设一个创业项目)”为主线,设计“创业计划书、创业市场调查报告、创业活动请示、求职信、求职简历、开业典礼活动策划、社交文书、创业学习总结”等教学内容,以“创业创意团队”组建课程学习小组,开展“大学校园创业计划陈述、创业市场调查汇报、求职应聘活动现场、开业典礼活动策划PK、开业典礼活动现场、优秀创业团队及优秀员工(成员)评选大会、学习工作总结大会”等系列说写合一的教学活动。教师们彻底改变了“讲解、示范、模仿”的传统授课方式,将“创意、创业、创新”等元素充分融入课程教学,实现了从传统课堂到翻转课程的颠覆性改革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,提升了课堂活力,增强了课程效力;这种课程教学与组织模式,解决了“教多育少”“素质养成与知识能力提升两张皮”的难点,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育价值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了新的范例。

一、导语

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,需要教师们深刻理解和践行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现代教育理念,彻底革除传统课堂知识本位、教师主体、教室局限的弊端,开展“从课堂到课程的颠覆性革命”。我校《应用文写作与口才》课程是教学团队在新教育理念下,整合《应用文写作》《社交与口才》《职场礼仪》等课程内容,全面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,追求教育价值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功实践。

二、做法与过程

1.重构课程内容

为培养学生“学会学习、实践创新、团队合作”等核心素养,以及“应用文写作能力、口才表达能力、沟通协作能力”等职业能力,特别是针对95后高职学生“注重自我不善合作交流”“不善自主学习”“缺乏演讲技巧与自信”“缺少社会生活阅历”等实际情况,我们突破了“应用写作知识与能力培养”这个单一的课程目标,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性重构,共设32学时,其中4学时为课外实践。首先是融入“口才训练”内容,通过各种企业职场模拟活动,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、项目、写作等学习成果,以路演、宣讲和答辩等方式进行展示,以培养学生在不同职场情景下的口才表达能力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。其次是融入“创新创业教育”,以“创办一家企业”为主线,对各类应用文体进行重新序化,通过模拟创业实践等教学活动,让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企业、职场和生活实际,同时也为高职新生系上创新创业的“第一粒扣子”。课程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。

1 《应用写作与口才训练》课程内容框架示意图

2.打造学习共同体

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培养,不是老师“教”出来的,而只能是学生自己在具体的实践中“悟”来,在失败与挫折的“反思”中得来。基于这样的认识,我们致力将学习小组打造成学习共同体,并促进其向生活共同体延伸。由于各团队需要在课外完成很多学习任务,这样可以促进团队成员间从学习到生活的交流,极大地拓展了课程的内涵与外延。比如,课程的第一次任务就是明确课程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,以自愿、自主为原则,由学生通过自我推介、按一定规则组建创业团队。民主推举一位同学担任队长,为创业团队命名,构思创业项目,向全班推介团队。各团队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:第一类是关于人的了解。包括“为什么要推举该同学担任队长”“队长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”“队长对于队友的了解有多少”等。第二类是关于项目的确定。包括“创业点子是由谁提出来的”“有没有不同意见”“最终又是如何确定下来的”等。第三类是合作中碰到困难和问题应该怎么办的问题。主要有“合作中意见不统一怎么办”“合作中任务分配不公怎么办”“合作中成员之间不和睦不沟通怎么办”等。

为了促进团队成员间的合作、互助与共同成长,我们改变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,坚持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原则,将“成员表现即团队表现”“团队成长”“团队管理”“团队合作”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,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方式,适当采用自评、互评等方式。

3.激发学生志趣

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创新创业志趣,促进学生乐学善学,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旨归。传统的课堂与课程教学的最大弊端,是“教多学少”“重知识传授,轻能力培养”,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,容易形成“学生学到了知识却没有提升能力和素养”的尴尬,这与“学会学习”等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去甚远。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,我们主要通过变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志趣。一是让学生为“自己的创意、创业梦想”而积极学习、实践,改变了学生在传统课堂中被动的“学而思”和“学而做”,促进学生从“任务接受式学习”转变为“自主探究式学习”。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创意与创业项目,进行真实的市场调研,不但会激发他们开展实地调研的积极性,更让他们产生完成高质量“调研报告”的内驱力,把学业负担转化为学习自能量。为了使项目“获批”,有的团队还需要通过网络自主学习“环评报告”“财务分析报告”“招投标书”等文体写作。二是通过模拟创业、模拟职场等教学活动组织,让学生在“合作、讨论、展示、质疑”等体验式学习和实践中达成课程学习目标。比如,一个团队上台陈述创业计划时,其他同学则要完成“点评陈述者的语言表达”“创业计划写作与PPT制作”“提出有关创业项目方面的质疑和建议”等。这样,既增添了课堂活力,更让学生在实际的交互中主动建构知能,获得感悟,在感悟中不断成长。三是通过优秀创业小组及优秀员工(队员)的评选活动,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努力工作和学习在一个团队中受到的尊重和肯定,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促使更多的学生变得热爱学习。

4.转变教师角色

实施“课堂革命”的关键在于教师。“满堂灌、填鸭式”的传统课堂,或者“讲授—示范—模仿”等传统改良型课堂,都像是一场独角戏:教师在台上表演,学生只是偶尔参与的观众。这种课堂,在学生创新意识、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无法克服的瓶颈。

顺应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,我们必须将课堂转变为“学生学为中心,教师协助”的方式,全面开展“翻转课堂”的教学模式。学生由观众转变为“现场直播”中的主演,教师则从主演转变为导演兼节目主持人;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探究和建构知识与能力,教师负责课堂环节的承启调控、精彩点评、精讲释疑。教师角色的转变,源于教师创新意识的觉醒,突破了知识传授式教学的枷锁,开展基于问题、基于项目、参与型的主题式教学,凸显知识获得、能力提升及素质养成“过程”的魅力与价值。比如,在开业典礼活动策划中,分别由学生扮演总经理、嘉宾、员工等不同角色,并以大众评选方式,选出“最佳策划方案”“气魄总经理”“最给力嘉宾”和“优秀员工”等。在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,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,而学生必须在课前,为自己的“演出”做足功课,否则就会影响团队的表现与成绩。这种变革,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外学习精力投入不足问题,改变了高职学生在学校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。

5.重塑育人价值

高职教育的价值,不仅在于促进学生为就业创业“成才”,而且要促进学生“成人”,成为具有“社会责任担当、工匠精神、创新创业能力、有人生梦想”全面发展的人。因此,高职课程不仅主要要围绕就业岗位需求来设计知识与能力培养体系,而且要对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“核心素养”培育进行系统的、细致的设计,并纳入课程教学标准。在“开放、平等”的课堂氛围中,学生与学生间、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自由地表达和交流思想,很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,让课堂升华为师生共享的精神场域。培育具有合作文化的学习共同体,让学生不但要推销自己,更接纳别人;帮助学生不断解决“交往的困惑”“知识不足的困扰”等各种困难,一步步实现自己的“创业”梦想,让学生获得学习的“成就感”;激发学生思考“如何面对别人的质疑与批评”“如何解决合作中的冲突”等细节,全面促进学生成长。有一次,一个团队在面对“当项目的环评不通过,你怎么办?”的质疑时,台下有人就提出“给环保局长送礼”的歪点子,课堂一下就炸了锅,有人起哄有人批评,最后都齐刷刷把“不怀好意”的眼光投向了老师,主讲老师则趁机发表直击心灵的演讲: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确有一些诸如行贿受贿等肮脏的现象,作为你们的老师,我感到羞愧——因为我们这一代没有给你们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。但我真诚地希望你们成为正直而自豪的一代!......”。在这种情境下生发的育人效果、对灵魂的冲击力,比很多时候要强烈得多。

三、特点与特色

本案例的主要特色是“全面融入双创教育理念,以学生的职业活动和生活应用为导向,实现从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式、教学评价的颠覆性变革”。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力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,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,将应用写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结合起来。同时,在实施过程中,特别强调三个方面的实践。

一是强调自主学习。强调学生自主完成各种文体基本写作知识的学习,以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;通过自学先写出初稿,在课堂上展示,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点评之后,再加以修改,写成修改稿,才算完成了写作任务。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同学,就以展示的案例作为范例,自行自主学习和修改。

二是强调创意创新。学生的模拟创业活动,完全出自学生的创意、兴趣。虽然有些项目的可行性不是太高,但是只要具有创新意义,就予以鼓励。比如网上牧场、怀旧电影院、东职游船公司等创业项目,以及专门为这些创业项目做推广的广告公司、为这些公司做融资的金融公司等,都能够推陈出新,频出创意。从最简单的红薯店到接触最新科技的VR游戏公司,创新创意教育不仅体现在创业项目的构想中,还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,从创业小组的命名,到创业过程中的营销策划、开业典礼的活动策划、求职应聘时的应对之策等,处处都有体现。

三是强调协同合作。在组建团队之始,就向他们提出组建团队的要求,与学生分析团队合作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,初步提出解决办法;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,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,一一进行排解,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合作中的困难,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;在课程结束之时,让学生自己进行团队合作的总结,介绍经验。例如,某女生团队,最开始的创意是开设一家“行走的KTV”,这是其中一个女生的想法,在实行过程中,其他三位成员发现这个项目可行性不是太高,想要更换项目,但该女生坚持已见。其他三位成员见沟通没有效果,则另起炉灶,没有跟这位女生商量就上报了自己要更改的项目,使得团队出现分裂状况,甚至影响到了她们几个的情谊。老师了解到情况以后,对他们进行了多方引导,指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,积极沟通,后来几个成员又重新变得团结,合作得非常愉快。

此外,在教学过程中还做到四个坚持:一是坚持少讲多练,老师要少讲,学生要多讲多写;二是坚持写后再改,要点是改,文章一定要有修改过程;三是坚持自改共评,引导学生积极参评;四是坚持说写结合,培养学生能写会说的综合能力。

四、成效与反响

变革后的课堂,彻底改变了学生“厌学、被动学、课外基本不学”的学习生态,改变了“重知识,轻能力;重技能,轻素质”的职教课堂生态。学生们在课程结束时对该课程的总结时,一致认为:

一是课程有用。学生在学习过程真正得到锻炼。因为学习任务是综合的、全面的。锻炼的内容包括方方面面,既有写作方面的,又有口才方面的,还有交流与协作方面的。学生既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,又充分了解到合作的不易,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非常有益。

二是课程有趣。课堂互动良好,经常精彩纷呈。学生经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,既害怕被叫到名字上台演示,又非常希望被叫到名字,从而得到锻炼的机会。因而课堂上不敢轻易放松,学习注意力集中,学生称之为“玩的就是心跳。”另外课堂的参与度较高,无论是台陈述介绍演示者,还是在台下听讲、评价者,都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,因而课堂互动良好,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,丝毫也不觉得课堂枯燥乏味。

五、不足与建议

1、大班教学影响课程效果。由于是大班教学,并不是每一个小组都会得到上台表现的机会,因而会有一些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。建议小班化教学,可以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到成果展示与评价中来。

2、合作文化欠缺,影响学习效果。由于生源多样,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一,容易造成小组任务主要由几个优秀成员完成的现象。建议充分考虑团队建设,既要给予优秀学生展现机会,起到示范作用,更要设计“进步奖”等方法,鼓励胆小、不太主动的同学,实施面向全体的教育。

 

完成人:陈玉萍、刘忠洋、路小燕、孙悦、张宏建、曾锦华

(版权归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所有,转发及引用请联系:0769-23306023)